植物葉片細胞中的各種水溶性物質都可被淋溶到葉片表面,從而影響葉圍微生物的群落組成及數量。葉片氣孔排出的水分也起到吸引具有向水性的病菌芽管的作用。
在生長季節中,葉面凝結的露水,更是許多具有快速萌發特性的病菌完成侵入程序的有利條件。葉部病害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年周期性。
主要葉部病害:紅斑病、灰霉病、褐斑病。
紅斑病
【癥狀】主要危害葉片。葉片初期癥狀為新葉背面現綠色針頭狀小點,后擴展成直徑3-5毫米的紫褐色近圓形的小斑。擴大后有淡褐色輪紋,成為直徑達7~12毫米的不規則形大斑,中央淡黃褐色,邊緣暗紫褐色,有時相連成片,嚴重時整葉焦枯。
【發生規律】牡丹紅斑病菌以菌絲在病組織上及地面枯枝上越冬,翌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并再次侵染危害。下部葉片.受害,開花后逐漸明顯和加重。潮濕天氣有利于病害的快速擴展。
【防治方法】
①冬季整枝時必須將病枝清除,盆土表面挖去10厘米左右,重新墊上新土。
②早春植株萌動前噴波美3~5度的石硫合劑一次。
③初見病后及時摘除病葉,噴灑藥液進行全面防治。噴藥時特別注意葉片背面,并且噴灑均勻、周到。常用藥有:60%防霉寶超微粉劑6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每七八天噴-次,連噴2~3次。
④傍晚時噴撒粉塵劑或釋放煙霧劑防治葉霉病(適用于溫室)。常用粉塵劑有:5%百菌清粉塵劑,7%葉面凈粉塵劑及10%敵托粉塵劑等。
灰霉病
【癥狀】主要危害葉、葉柄、莖、花蕾及花。葉片染病初在葉尖或葉緣處生近圓形至不規則水漬狀斑,后病部擴展,病斑褐色至灰褐色或紫褐色,有的產生輪紋。后期在病部長出灰色霉層。
【發生規律】病菌以菌核隨病殘體或在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初萌發,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助風雨傳播進行初侵染,以后病部又產生大量的孢子進行再侵染。高溫和多雨的條件有利于分生孢子大量形成和傳播。
【防治方法】
①選擇地勢開闊、排水良好,通風向陽的地方,為牡丹的生產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②栽培時施足基肥,以磷、鉀肥為主;保持適當的栽培密度,以利于通風;對于地勢平坦的基地要做好排水工作。
③及時中耕除草,以保持良好的通風透氣環境。
④及時清除病組織殘體,以減少翌年的病害初浸染源。發病期間及時摘除病葉、病蕾和病花,可有效減輕病害的發生。
⑤春季牡丹展葉初期,及時噴灑1:1:100波爾多液,每隔10d噴施1次,連續3次,全園施藥,有-定的保護作用。
⑥在牡丹出現灰霉病癥狀時,噴施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高多醇懸浮劑1000倍液。每隔15d噴1次,連噴2-3次。
褐斑病
【癥狀】葉表面出現大小不同的蒼白色斑點,一般直徑為3-7毫米大小的圓斑。病斑中部逐漸變褐色,正面散生十分細小黑點,具數層同心輪紋。相鄰病斑合并時形成不規則的大型病斑。發生嚴重時整個葉面全變為病斑而枯死。
【發生規律】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發病組織和落葉中越冬,成為第二年的侵染來源。以風雨傳播,從傷口直接侵入。多在7~9月份發病,臺風季節雨多時病重。下部葉先發病,后期管理放松,盆土過干、過濕時病重。
【防治方法】
①采收后徹底清除病殘株及落葉,集中燒毀。
②發病前用600-800倍的百菌清預防效果較好。
③發病前或者發病初期可用國光英納400-600倍液、國光必鮮(咪鮮胺)600-800倍液、或80%多菌靈800倍液噴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