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產業化的發展過程
中國三次產業劃分
第 一產業:農、林、牧、漁業
第二產業:采礦業(不含開采輔助活動),制造業(不含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
第三產業:除..產業、第二產業之外的其他產業,明確為服務業。
深入分析:如何構建牡丹籽油產業鏈,揭示牡丹籽油的發展歷史
牡丹栽培和應用的三個歷史階段
醫期:秦漢-隋朝
觀賞舞臺:隋唐-今。牡丹文化的繁盛過程,是洛陽....牡丹的集中體現。
綜合利用階段:2000年以后。特別是油牡丹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牡丹產業的..繁榮。
提出了牡丹產業化的概念
1996年中國蘭州:牡丹年會..提出牡丹產業化的概念。
牡丹新品種選育、苗種育種、盆花、淡季花卉推廣、切花、觀賞園林建設、牡丹產品貿易等都屬于牡丹產業。
牡丹全產業鏈的出現
隨著牡丹在我國的..發展,栽培面積和范圍逐漸擴大,其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影響越來越受到中國人的重視。希望通過對牡丹的綜合開發利用、加工產業的發展和文化服務功能的發揮,證明牡丹是富有瑰寶的。新產品的開發和推廣呈現出一派令人愉快的景象。
深入分析:如何構建牡丹籽油產業鏈,揭示牡丹籽油的發展歷史
開發牡丹綜合利用的內涵
牡丹花的消費和揮發油的加工利用將是未來牡丹綜合利用的重要發展方向。
油牡丹速成林核心技術
馮丹系列和紫斑系列
一種用于榨油的牡丹
植物型,花型,葉型,果型
牡丹每棵莢果數的多樣性
油牡丹的理想植物類型
飼養標準:
直立、結實、不翻倒、不早衰、抗逆性好、種子好、產量高、油質好。
油牡丹的發育特點
一般生長規律:“春發芽,夏午睡,秋生根,冬休眠”
種子生長特性
受精和子期S1,
快速pod和種子生長期S2,
種子含量富集轉換階段S3
果實莢和種子脫水成熟。
開花
牡丹花蕾分化從開花后葉片停止生長開始,一直持續到冬季低溫到來,在低溫春季后的晚春和初夏開花。
花為兩性花,主要有花托、花瓣、雌蕊和雄蕊組成。牡丹常外交,結實率極低。南北低溫和陰雨影響牡丹的授粉和結果
林速生、油牡丹高產的核心技術
(1)育苗技術
育苗重點是整苗播種,牡丹種子質量是關鍵。分層和赤霉素處理能有效打破牡丹種子的休眠,提高發芽率和均勻性。
注重加強:北方育苗(苗木)南方種植技術的研究和推廣。
(2)移植技術
一般每畝種植2500~3000株,傳統種植密度為行距70cm,行距35 ~ 40cm。
隨著人工成本的增加,為便于機械化操作,種植密度調整為行距90~100cm,行距30~35cm。
建議選用3年壯苗,莖稈1.0cm以上。
種植方式:在丘陵山區,提倡間作和間作。
復合經濟、森林經濟、循環經濟
林速生、油牡丹高產的核心技術
(3)水肥管理技術
移栽水是關鍵。如有可能,澆植水、越冬水、花前澆水、花后澆水、灌水谷粒。提高土壤保水和保持土壤水分的能力是基礎。
油用牡丹提倡簡便深施肥原則。即在落葉后一次追肥,用三元復合肥30~40Kg,或..腐熟有機肥300~4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