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一年生,高0.8-1.5米,一般土壤都可生長,適應能力很強。
1、種子處理
播前選晴朗天氣,把種子均勻晾曬在地板上,并經常翻動,曬1-2天。將曬好的種子放入冷水中浸泡10-16小時,讓其充分吸水,利于發芽。用20%粉銹寧拌種,用量為種子重要量的0.4%,可預防黑穗病及葉枯病。
2、播種
薏米.遲應在4月上旬以前播種,過遲則秋后果實不能成熟,影響產量。用犁開深10厘米的溝,行距為30厘米,株距20厘米,每穴播入種子5-6粒而后覆土、鎮壓,保持土壤濕潤。播后15天左右可出苗,畝播量4公斤,水肥條件好則可增大畝播量,利于高產。當苗高7-10厘米時,進行間苗,每穴留壯苗3-4株。
3、田間管理
薏米生長期應抓好中耕、除草、追肥、灌水四個環節。雨后中耕保持田間無雜草;苗高30厘米時施肥,施肥標準和玉米一樣,但薏米喜氮肥,應畝施碳酸氫銨75-100公斤。薏米喜肥水,需水量較大人,尤其在抽穗、揚花、灌漿期不能缺水,否則嚴重影響產量。
4、病蟲害及其防治
①黑穗病 又稱黑粉病。危害穗部,受害種子常腫大成球形的褐色瘤,破裂后散發出大量黑褐色粉末狀孢子,又繼續侵染危害。
防治方法:A、播前將種子用20%粉銹寧拌種,基本能預防發病。B、發現病株,立即拔除,燒毀深埋。病穴用5%石灰乳消毒。
②葉枯病 危害葉部。發病初期先在葉尖上出現淡黃色小斑,后擴展病斑邊成片,葉片呈焦枯狀死亡。
防治方法:及時除腳葉,保持田間通風透光,可減輕發病。
5、收獲
薏米枝葉轉黃枯,珠粒變黑灰時收獲,一般收獲期為10月中下旬,連稈收割,整理成捆,堆放1-2天后,用力摔打,薏米珠粒自行脫落,.后經晾曬、篩選、去殼皮后即成為優質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