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銀花效益分析標準
常規情況下,金銀花頭茬花干花產量達40-50公斤,產量占比62.5%;二茬花,干花產量達20-25公斤,產量占比25%左右;三茬花產量更低,干花產量一般10公斤,產量占比12.5%。全年每畝地的干花產量大約在70-80公斤不等。由于目前尚處于頭茬產新階段,從占比角度出發,我們對2015年主產地金銀花干花的畝產量預測在80公斤,并以此做成本效益分析的標準。
二、金銀花效益淺析
1.產區經濟作物效益
在河南、山東等地,主要經濟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一畝地先后種小麥、玉米,經過產地多位務農商家朋友的反映,每畝地投入大概1400元,毛收入3000元不等,除去投入后,每畝地農戶的純收入為1600元。
2.金銀花成本效益
金銀花通常種植在沙土水澆地,筆者按照灌木型金銀花有產出前的生長時間2年,可采收年限20年標準計算,金銀花的生產成本由土地租金、人力成本、農藥、化肥、種苗成本、干貨加工等構成。
其中占比較大的兩項為人工成本和租地成本:
人工采摘費:2015年鮮花人工采摘費用3.5-5元/市斤不等,以4元/市斤作為分析標準,金銀花常規5斤鮮花晾曬出1斤干花,每一公斤干花采摘費需要大約40元,每畝采摘費3200元。
租地費:山東1000元一畝,河南1200元,河北1000-1200元。
此外種苗一次性投入660元(投放量660株/畝),折算每年成本約33元;農藥化肥投入200元;灌溉費100元,打藥費100元,中耕鋤草100元,修剪費800元(用工10人),加工費240元,合計總投入5573元。
按照目前產區青花足干統貨售價100元計算:包地種植金銀花的每畝純收入為2227元;免租地種植即農戶自發種植的,修剪費下調至240元(用工人數控制在4人)并不計地租費1000元和種苗費32元后,每畝地純收入為3740元。
三、效益點評
盡管中藥材種植生產管理規范(GAP)頒布已經很久,但對于傳統農業生產而言,這樣的標準很難被推廣,因為從事種植的主體是廣大文化水平很低的老百姓(603883,股吧),他們只有維持多年延續下來的種植習慣即非標準化生產,所以在實際生產投入項中,差異性導致的個體經濟效益也各有不同。
通過筆者調查發現,其實自從2012年至今,金銀花兩大主要生產投入項中,地租費基本穩定在1000元,人工采摘費略有小幅下降。但是,金銀花商品行情的下滑,壓縮了花農商家經營的利潤空間,進而像多米諾骨牌效應催生出的請工難,用工荒,管理松懈等等問題每年都屢見不鮮。
多個產區都出現雇主開車到幾十公里外的異地接送采花工,那些種植規模小的包地種植戶因商品行情偏低,導致棄采、轉讓基地的現象也較普遍。對于那些包地種植戶而言,在資本市場貸款利率居高不下,商品行情逐年下滑,繼續包地種植金銀花固然風險加大,利潤空間微薄。因而.近幾年主要產區的生產規模處于縮減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