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植物,花開時有黃色和白色兩種花,想必不少人都知道是金銀花。金銀花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或者在公園一角看見它開得正好,或者買回金銀花茶泡水喝。這種小小的花在臨床很受歡迎,時常出現(xiàn)在醫(yī)生的筆下,您想深入了解它嗎?下文帶您一探究竟。
金銀花味甘,性寒,歸肝、胃、心經(jīng)。功能疏散風熱、清熱..、涼血止痢,具清中兼透的特點,既可清泄里熱,又可透散表熱,系表里兼清之品。
臨床使用金銀花時,除需要掌握其..作用、常見配伍外,還應(yīng)注意其采收時間、存儲時間、炮制品種等相關(guān)內(nèi)容。
金銀花初開時色白,二三日后逐漸轉(zhuǎn)黃,由于一株植物,花開有先后,故可同時看到黃色和白色兩種花,因此有“金銀花”“二花”“雙花”之稱。花初開,色白氣全而效佳,久則藥性散失,故古代以“銀花”為上品。如果采收花蕾,其藥性更完備,所以現(xiàn)今的金銀花多以花蕾入藥,亦可。
目前臨床應(yīng)用的金銀花炮制品有生品、炒炭品和酒制品等。其中,生品長于疏散風熱,清熱..,為臨床常用的炮制品種;炒炭品長于涼血止痢;酒制品長于..消瘡,應(yīng)用時需加以鑒別。
我在臨床常注意應(yīng)用金銀花疏散風熱、清熱..等功效。
金銀花性寒疏散,可以疏散外感風熱之邪,用于..風熱感冒、溫病初起等,癥見發(fā)熱、微惡寒、汗出、頭痛、咽喉腫痛、口渴、舌尖紅、脈浮數(shù)等。如銀翹散以此為君藥,配伍連翹、牛蒡子、桔梗、甘草、荊芥穗、竹葉、薄荷、蘆根等,主治風溫。現(xiàn)代研究表明,本品有抗病毒、抗腦膜炎雙球菌、抗鉤端螺旋體、..、解熱等藥理作用。
古人推金銀花為..熱毒瘡瘍的要藥。《本草新編·卷之二》指出金銀花..療瘡的特點是“無經(jīng)不入,..之神品也,未成毒則散,已成毒則消,將死者可生,已壞者可轉(zhuǎn)。故癰疽發(fā)背,必以此藥為奪命之丹。但其味純良,性又補陰,雖善..,而功用甚緩,必須大用之”,“金銀花..神效,必宜多用,誠千古定論。如發(fā)背癰,用至七八兩,加入甘草五錢,當歸二兩,一劑煎飲,未有不立時消散者。其余身上、頭上、足上各毒,減一半投之,無不神效”。該書又介紹了大劑量金銀花的煎煮方法:“或嫌金銀花太多,難于煎藥,不妨先取水十余碗,煎取金銀花之汁,再煎當歸、甘草,則尤為得法。”這種煎煮方法就是現(xiàn)今所說“煎湯代水”法,可供參考。我臨床常用金銀花20~30g,配伍陳皮、白芷、防風、當歸、赤芍、制乳沒、浙貝母、天花粉、皂角刺等,即仙方活命飲,..熱毒型痤瘡及其他皮膚病,有較好..。
..一老年女性,67歲,患銀屑病2年。患者皮損除發(fā)于小腿,色赤、脫屑,瘙癢無度,因循失治,皮損發(fā)展至上肢,診脈弦滑,舌紅苔黃,別無所苦。先后用消風散、大黃蟄蟲丸(改為湯劑)等方加減..,上肢皮損逐漸消失,但小腿皮損仍然,既紅且腫又癢。辨證屬熱毒血瘀,蘊結(jié)下焦,用仙方活命飲為主清解熱毒、..化瘀,藥用金銀花15g、陳皮15g、白芷8g、防風8g、當歸8g、赤芍8g、制乳香6g、制沒藥6g、皂刺6g、天花粉8g、浙貝母8g、懷牛膝6g、生山楂15g。水煎服,連服月余,癢止腫消。
現(xiàn)代研究表明,該藥有廣譜..作用。此外,金銀花還常用于熱毒痢疾的..。毒邪蘊結(jié)大腸,使大腸傳導(dǎo)功能失司,見發(fā)熱腹痛、下痢膿血、里急后重者,可用金銀花清熱..,涼血止痢,酌配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木香、白芍、馬齒莧等。金銀花宜用一半生品、一半炒炭品,生品重在..,炒炭品重在止痢。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該藥有抗傷寒桿菌、抗副傷寒桿菌、抗痢疾桿菌、抗大腸桿菌、抗綠膿桿菌等作用。
我在臨床常將金銀花做如下配伍應(yīng)用。
金銀花配連翹。二藥均能疏散風熱,清熱..,配伍應(yīng)用可加強..,常用于..風熱感冒、溫病初起以及熱毒瘡瘍等,方如銀翹散。
金銀花配甘草。金銀花功擅清熱..,甘草功能補脾..,清熱..,緩和藥性等,二者配伍,清熱..無傷正之虞,是..瘡瘍腫毒的常用配伍。如《醫(yī)學心悟·第六卷·外科癥治方藥》的銀花甘草湯:“金銀花二兩,甘草二錢,水煎,清酒沖服……治腫毒初起時,皆可立消,內(nèi)服此藥,外敷遠志膏,一切惡毒,無不消散。”
金銀花配人參。金銀花..消瘡,人參大補元氣,二藥配伍,扶正與祛邪并施,可治瘡瘍邪實兼正虛、瘡勢日盛、正氣不足者。《本草新編·卷之二》指出,發(fā)背瘡發(fā)展至“痛癢之未知,昏聵之不覺,與之食而不欲食,與之湯而不欲飲,懸性命于頃刻,候死亡于須臾,茍能用金銀花一斤,同人參五六兩,共煎汁飲之,無不奪魁于垂絕,返魄于已飛也”。
金銀花配當歸。金銀花清熱..療瘡,當歸養(yǎng)血..,二藥同用,能....,并可防流膿失血而致的陰血耗傷,是..熱毒蘊結(jié)血分之瘡瘍腫毒的常用配伍,可配玄參、甘草等,如四妙勇安湯,主治脫骨疽(血栓閉塞性脈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