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又名赤參、紅根等,為雙子葉唇形科草本植物。以干燥的根及根莖,具活血祛瘀,消腫止痛,養血安神等功能。丹參耐旱怕澇,喜質地疏松的砂質土,適于與油牡丹間作套種。
一、套種方法
丹參的繁殖分種子、分根、蘆頭或扦插等方法。生產上主要采用分根繁殖,其具體套種方法是:
丹參3-4月份均可套種。選購生長健壯、無病蟲、直徑在0.7-1厘米的新刨或上年貯藏的丹參根作種根。栽前將種根條切成5-7厘米的小段,用25%多菌靈200倍液浸種10分鐘。栽時在牡丹行間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20-30厘米挖穴,種根大頭朝上,每穴直立斜放栽入1-2段,以保出苗,每畝用種根約50-60公斤,栽后覆土2-3厘米,覆土不宜過厚,否則難以出苗,亦不能倒栽,否則不發芽。
二、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齊苗后(苗高6-10厘米時)應進行..次中耕除草,中耕時宜淺不宜深。以后視生長情況再中耕松土1-2次,封壟前停止中耕。
2.追肥澆水
結合中耕、澆水一般需進行2次追肥,..次為苗肥,應以氮素為主,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第二次在開始現蕾或封壟前進行,每畝追施45%復合肥20-30公斤。丹參比較耐旱,一般無需澆水,持續干旱時可適當順溝澆小水,大雨后要及時排除積水。
3.摘除花苔
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丹參部分植株逐漸現蕾開花,除留種外一律摘除花苔,宜早不宜遲。
4.病蟲害防治
丹參葉部病害主要是葉斑病,5月初發生,6、7月發病嚴重。發病初期用50%的多菌靈5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適宜濃度的代森鋅進行葉面噴施。
丹參根部主要是根腐病,5-11月份均有發生。發病初期用50%的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蔸;嚴重時,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病穴。
丹參的蟲害主要是銀紋夜娥幼蟲以及蚜蟲等,發生時用敵百蟲、阿維菌素、氧化樂果等噴霧防治。
三、采收加工及效益
春栽丹參于當年的10-11月地上部分枯萎后或次春萌發前均可進行采挖,采挖時盡量保持根條完整,提高其商品質量。將挖起的根條晾曬至五六成干,堆悶2-3天再進行晾曬,至八九成干時,手工除去須根、雜質等,再曬干即為成品。油牡丹套種的丹參一般可畝產干貨200~250公斤,市場價格一般在每公斤10-15元,畝產值可達3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