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11:20,北京市和平里東街18號大院門口,掛了整整20年的國家林業局牌子被摘下,換上了嶄新的牌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揭牌。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張永利在揭牌儀式上致辭。章軻 攝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張永利在揭牌儀上致辭說,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決定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并加掛國家公園管理局牌子。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林業和草原工作的高度重視與有力加強,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具有重要意義,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掛牌。 溫雅莉 攝
張永利表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以此為新的起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認真履職,努力工作,全面加強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管理與開發利用,認真組織生態保護和修復,廣泛開展造林綠化工作,嚴格管理國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不斷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的功能和質量,為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生態產品的需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領導出席掛牌儀式。蔡鴻 攝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領導劉東生、彭有冬、李樹銘、李春良、譚光明、張鴻文、馬廣仁、胡章翠出席掛牌儀式。
今天的掛牌意味著,原國家林業局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正式擔負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職能,進入新角色:監督管理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和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組織生態保護和修復,開展造林綠化工作,管理國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等。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近70年來,我國林業主管部門幾經變遷,幾易其址,有趣的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原黨委書記李鵬及退休老職工朱其琴老人走訪考證后發現,國家林業主管部門的辦公地點始終在北京市東城區南小街至北小街這條南北貫通的軸線附近,并且由南向北搬移。
新中國..林業主管部門即中央人民政府林墾部,與共和國一同誕生。中央人民政府林墾部是根據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十八條的規定,于1949年10月設置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的所屬部門,主管全國的林業工作。
林墾部管理全國林業經營和林政工作。..林學家梁希為林墾部部長。林墾部內設林政司、造林司、森林經理司、森林利用司和辦公廳。
“中央人民政府林墾部”的牌子,.早掛在北京無量大人胡同一個小四合院的門口。那時,林墾部加上部長在內總共才12個人,宿舍就是辦公室。別看人少,效率卻相當的高,硬是把經緯萬端的中國林業在短短的時間內理出了頭緒。梁希老部長也很樂觀,一篇回憶文章寫道“他高興地說:‘院子雖小,能裝三山五岳;房舍簡陋,可裝下五湖四海。我們在這里就研究中國林業的方針大計,小屋就是個起點。’”
無量大人胡同現已存留不多,名字也早就改為紅星胡同。據李鵬及朱其琴老人走訪考證,原林墾部的..個辦公地點就在東城區行政服務中心大樓的局部位置。第二個辦公地點在本司胡同的新二中校址,后來又搬遷到東四六條三十號(當時的門牌號)。李鵬通過檔案查證,林業部從東四六條搬到和平里現址的準確時間是1954年11月15日。
在三年經濟恢復時期和國家一五計劃初期,從林墾部到林業部,全國林業工作許許多多的重要決策和部署都是先后在無量大人胡同和本司胡同兩個辦公區醞釀做出的。
雖然林墾部早就明確,林業工作的方針和任務是:普遍護林,重點造林,合理采伐和合理利用。但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三年經濟恢復時期和國家一五、二五計劃時期,由于當時的鋼產量嚴重不足,也限于人們的歷史局限性,全國各行各業的經濟建設都離不開對木材的依賴。大到建筑業、汽車、船舶、坑木、枕木、電線桿,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家具用品,都離不開木材這個原料。
1979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保護森林,制止亂砍濫伐的布告》,要求各地維護森林所有權、嚴禁亂砍濫伐、嚴禁毀林開荒、加強木材市場管理、大力提倡植樹造林、開展愛林護林教育。之后幾十年來,林業部門為推進國土綠化和保護森林資源做出了不懈努力。
今天,黨中央、國務院對林業的重視和支持前所未有。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加掛國家公園管理局的牌子。這項改革,旨在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統籌森林、草原、濕地監督管理,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保障國家生態安全。
林業人常常遠離城市,遠離人群,有時在叢林里,有時在荒野里,以天為蓋,以地為廬,沒有電腦,沒有空調,沒有沙發,沒有網絡,甚至沒有手機信號。迷彩服和解放鞋是百年不變的行頭,饅頭就咸菜是家常便飯。
盡管如此,作為一名平凡的共和國公民,有幸目睹中國林業因為我們一代又一代林業人的努力而切實造福每個人的生活,有幸目睹野生動植物精靈安靜祥和,有幸感受祖國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父老鄉親的生活更宜居,我們仍然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雖然說,歷史潮流中,我們大多數個體都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你看下面這些成就,哪一條不需要一朵朵浪花的凝心聚力?
國家...及共和國部長帶頭參加義務植樹成為每年的習慣動作。植綠、護綠、愛綠成為每個人深入骨髓的潛意識,網絡植樹引領新潮流。
我國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快.多的國家,全國森林面積達31.2億畝,森林覆蓋率達21.66%。國家森林城市上升為國家戰略,城市森林、城市綠道、濕地公園讓人們出門見綠、移步見景,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全面提升。
林業資源保護力度前所未有。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19.44億畝天然喬木林得到有效保護,350多萬畝濕地得以恢復,全國林業自然保護區達2249處,占國土面積的13.14%,.大可能地保護了我國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及重要生態系統、自然景觀和自然遺產,同時也成為人們靜心洗肺的“森林氧吧”。
從沙塵四起到天藍地凈,三北防護林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沿海防護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等重大林業工程深刻改變了工程區的生態環境,也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95%以上的國有林場定性為公益性事業單位,曾經的伐木工人放下斧鋸,成為青山衛士,37萬生態護林員帶動130多萬人增收和穩定脫貧。
大熊貓、東北虎豹、朱鹮等野生動植物保護及執法成就全球矚目,相關主題成為國家...外交活動的重要內容,大熊貓在高層外交和人文交流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旅游成為我國公眾,特別是城鎮居民常態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年游客量達到13.9億人次,年產值超萬億元。
巴黎氣候大會、世界自然保護大會等重要國際會議上,“中國聲音”越來越響亮。
從服裝到家具到航空航天工業,從食品到藥品,森林產品服務社會經濟各個領域。中國成為世界林產品生產、消費、貿易..大國,林業產業總產值突破7萬億元。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達到1500億美元,繼續保持林產品生產和貿易..大國地位,林業主要產業帶動5200多萬人就業。
生物質能源、木質復合材料、竹纏繞復合材料等新產品新技術享譽全球,并極大地推動了林業產業縱深發展。
荒漠化和沙化狀況連續3個監測期“雙縮減”,防沙治沙的“中國模式”走向全球。
近年來,全球森林火災頻發、我國進入森林火災易發期和高危期,但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科學應對,有效遏制了森林火災高發態勢,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管理31.2億畝森林、39億畝沙地、8億畝濕地、60億畝草原,以及上萬處自然保護地和不斷增加的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