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艷欲滴的牡丹花,在寶雞市鳳翔縣華麗轉身,不僅供人觀賞,還能入藥、泡茶、食用、護膚。近年來,鳳翔縣大力發展油用牡丹產業,全縣種植面積達到了1.8萬畝,成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新希望。
4月25日,在鳳翔縣田家莊鎮寺頭村,成片的油用牡丹競相開放,一朵朵白色的牡丹在綠葉的映襯下,真是美不勝收,蜂飛蝶舞,花香襲人,工人們正在花叢中忙著采摘花瓣和花朵。鳳翔振興油用牡丹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曉云告訴記者,油用牡丹渾身上下都是寶,花瓣可觀賞做茶,果莢可以育苗,籽粒可以榨油,丹皮可以入藥,經濟價值非常高,產品主要銷往浙江等南方地區。
張曉云是油用牡丹種植的“老把式”,她已經種植油用牡丹20多年,有著豐富的種植技術經驗。2014年,張曉云帶領群眾成立了油用牡丹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產業基地+農戶”的模式,現已發展會員120戶,其中貧困戶55戶,在合作社打工的農民平均年收入達到2萬多元。
寺頭村6組的貧困戶張歲秀就是獲益人之一,她的丈夫雙目失明,自從村上口發展起了油用牡丹產業,張歲秀就在家門口打工,每天工作6小時可收入60元,既能就近賺錢,還能照顧家里。貧困戶寧利平有想法、肯鉆研,合作社免費提供種子、化肥,傳授他油用牡丹的育苗技術、管護方法,幫助其成功育苗1.2畝,一年后靠著賣幼苗收入9130元。
“現在合作社油用牡丹產業已經初具規模,牡丹具有觀賞性,既有益于旅游業的發展,也能帶動當地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就業、增加收入,讓群眾不離鄉、不離土實現脫貧致富。” 張曉云的幫扶之路還在繼續,她告訴記者,5月份合作社將在虢王鎮汶家村為入社的28戶貧困戶種植油用牡丹約300多畝,讓油用牡丹帶動更多困難群眾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