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中藥名。為豆科黃芪屬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eranaceus(Fisch.)Bge. Var. 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莢黃芪A. membranaceus(Fisch.)Bge.的根。具有健脾補中,升陽舉陷,益衛固表,..,托毒..的功效。主治脾氣虛證,肺氣虛證,氣虛自汗證,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等。
形態特征
1、蒙古黃芪: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根直長,圓柱形,稍呈木質,表面淡棕黃色至深棕色。莖直立,上部有分枝,被長柔毛。奇數羽狀復葉,互生;葉柄基部有披針形托葉;小葉25-37片,小葉片寬橢圓形,長4-9mm,先端稍鈍,有短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有白色長柔毛。總狀花序腋生,有花10-25朵;小花梗短,生黑色硬毛;苞片線狀披針形;花萼筒狀;花冠黃色,蝶形;雄蕊10,二體;子房有柄,光滑無毛,花柱無毛。莢果膜質,膨脹,卵狀長圓形,寬1.1-1.5cm,無毛,先端有喙,有顯著網紋。種子5-6顆,腎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2、膜莢黃芪:本種形態和上種極相似,主要區別為:小葉13-31片,小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7-30mm,寬4-10mm。花冠淡黃色;子房被疏柔毛。莢果卵狀長圓形,長2-2.5cm,寬0.9-1.2cm,被黑色短毛。
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長30-90cm,直徑1-3.5cm。表面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強,并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和裂隙,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狀,黑褐色或呈空洞。氣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相關配伍
1、黃芪配人參:黃芪長于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偏于溫補固護;人參善于大補元氣生津止渴,偏于滋補強壯。兩藥配伍,相須為用,為甘溫補氣的重要配伍。適用于氣虛所致神疲、食少、自汗等身體虛弱諸證。
2、黃芪配附子:黃芪長于補氣升陽,益衛固表;附子善于回陽救逆,溫腎助陽。兩藥配伍,可增強溫里助陽、固表止汗的作用。適用于氣虛下陷兼陽虛者,癥見汗出惡風,小便不利,肢體沉重麻木等。
3、黃芪配白術:黃芪長于..補虛;白術善于健脾..。兩藥配伍,可增強補氣健脾的作用。適用于氣虛脾弱所致倦怠乏力、氣短懶言等。
4、黃芪配當歸:黃芪補脾肺之氣,以益生血之源;當歸養心肝之血,以..和營。
兩藥配伍,可增強..生血的作用。適用于勞倦內傷、肌熱面赤、煩渴、脈虛大乏力及瘡瘍、血虛發熱、諸氣血不足等。
5、黃芪配升麻:黃芪甘溫,長于補氣升陽;升麻辛甘微寒,善于解表升陽。兩藥配伍,可增強升陽舉陷的作用。適用于氣虛下陷的崩漏、脫肛、子宮脫垂等。
6、黃芪配防風:黃芪補氣固表;防風..解表。兩藥相配,防風能載黃芪補氣達于周身,黃芪得防風之疏散而不固邪,防風得黃芪之固表而不疏散。散中寓補、補中兼疏為相畏相使的應用。適用于虛人四肢酸痛、表虛自汗等。
7、黃芪配桂枝:黃芪長于..行血;桂枝善于溫經..。兩藥配伍,可增強....,溫經和血的作用。適用于氣血營衛不足、肌肉疼痛、肩臂麻木等。